物理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学生工作 
 招贤纳士 
 校友之家 
 标杆院系 
当前位置: 物理首页>>标杆院系>>正文
广西大学探索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新模式——“引育用”并举 聚力“双一流”建设
2023-09-04 15:45  

http://education.news.cn/20230227/264a15edd45c454fbf5a55ee4deccdd3/c.html

2022年12月22日,广西大学召开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公布该校天文领域重大发现,青年教师谢斐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讯作者主导的研究成果论文同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10天后,根据学校职称评审办法,经同行专家一致推荐和学校人事评审委员会评审,2021年10月获得副教授职称的谢斐博士破格晋升为教授。这是广西大学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一个缩影,更是人才在广西大学这片沃土充分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抱负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广西大学扎根八桂大地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引才育才用才赋能“双一流”建设,实现了本土培养院士、广西本地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表学术论文“零”的突破,新获国家级平台等成果,为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A 引培双管齐下,广纳天下英才

“广西大学是做学问、干事业的好地方,拥有让人才脱颖而出、成长为拔尖人才的土壤。”这是广西大学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飞教授在当选时的一番感言。

按照“以人才、学科两个轮子推动‘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以学科引人才,以人才建学科”的要求,广西大学引才“三套马车”并驾齐驱:围绕一流学科设立人才岗位,用好内外政策扩宽引才路径,组建创新团队形成引才新模式。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梁恩维谈起对谢斐老师的引进,颇有心得。他说:“我们引进人才看似引进个人,实则是与她背后整个团队的合作交流。”学校着眼补齐一流学科建设人才短板,设立领军团队带头人等7个层次人才岗位,实行差异化年薪制,提高人才吸引力和适岗度。2021年以来,全职引进博士人才225人,其中国家级人才9人,全校国家级人才总数提高到60多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提升到78%。充分用好部区合建联动机制、自治区与部属高校战略合作政策,柔性引进包括院士在内的21位高端人才;确定引人清单,以学院为轴、同行为线,主动联络积极争取,在海内外知名媒体面向全球宣传、公开招聘,6个院长岗位自去年招聘以来,已有2位院长正式入职。

构建创新团队“1+5+10”运行模式(即1名首席科学家、5名学术带头人、10名学术骨干),按此模式土木工程学科率先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组建3个创新团队,并取得良好效果。岩土工程创新团队的李卓峰老师说:“在创新团队,我们参与到平陆运河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并得到两院院士和顶尖高校专家的亲自指导。遇到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整个团队通力解决,这让我们在科研中避免了单打独斗,能够博采众长迅速成长。”

B 聚力自主创新,激励人才团队成长

广西大学汇集高层次人才打造新平台,获批省部共建国家级科研平台,引进甘蔗生物育种领军人才组建团队,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院长邹炳锁教授说:“学校在科研平台建设、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都给予我大力支持,使我如鱼得水。”在他负责的实验室,仅20万元以上的高端制备与测试仪器就有130余套,先进的科研平台是他和团队开展纳米材料研究的坚实保障。

如果说一门学科是一枚磁铁,那么多学科交叉就能让磁铁集聚产生强大磁场。学校积极探索设立交叉课题形成有组织科研新模式,形成一流学科领衔、多学科融合的科学研究综合体。2022年试点设立的“土木工程+”学科交叉科研课题30项,已发表交叉研究论文80多篇、成果转化多项。去年12月,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就报道了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交叉研究课题在橡胶材料纳米填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广西大学聚焦国家发展战略,以组建大团队、构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培养新人才、建立新合作、产出大成果、作出新贡献的新思路,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等重大工程建设,引领教师多元发展、实践育才。韩林海教授主持制订的《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技术规程》荣获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为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科学合理地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大跨径拱桥关键技术创新团队的涂兵老师说:“通过亲身参建天峨龙滩特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得以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进行检验,新发现的问题又成为研究课题并予以突破,在反复历练中,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学校还鼓励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开发“金课”、打造“金教材”,将“经师”锻造成为“金师”,教研育才。2021年,学校各类人才获得广西科技奖的等级和数量创历史新高,2022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C 改革体制机制,激发引才聚才活力

广西大学积极探索优化人事制度激活人才发展潜力,实行提高职称等级的“预聘制度”,实绩突出的人才破格晋升职称;推进职称评审权下移,试点学院自主评审副高级职称。“这次能够破格晋升教授职称,突出的科研成果固然重要,但也得益于学校切实以人才发展为中心的职称评聘制度。”谢斐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她所在的学院实行学术团队负责人制度(PI制),学院提供资金支持,教师以自己的科学兴趣组团研究,即使是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也可以拥有独立的PI。谢斐刚入职时没有招博士生的资格,学院为她配备了3名博士生组建研究团队。学校对人才的充分信任和尊重,让谢斐团队的科研潜力尽情释放。正如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称赞谢斐团队取得了教科书级别的成果,并使广西大学在该领域的水平步入国际前列。

学校通过设立学科集群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发挥一流学科引领带动作用。设置土木工程与先进材料、应用经济学与现代服务业等覆盖全校26个学院的六大学科群,以集群形式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为人才发展拓展学科空间。学校实施配额制度精准配置人才发展规模,核定38个一级学科教师数量,精确测算每个学院、每个学科每年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人数额度,确保人才工作责任压实、精准有序、匹配学科发展。2022年,郑皆连院士带领的大跨径拱桥关键技术团队取得新突破,他主持建设的“平南三桥”斩获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杰出基础设施奖”、作为全国首个桥梁类项目获得第十五届“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陈勇教授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林伟英教授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聂双喜教授和聂鑫教授入选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安永辉教授荣获“项海帆杰出桥梁青年奖”……

D 完善保障体系,强化用才成才支撑

“书记、校长等学校主要领导多次和我谈心谈话,关心我的科研平台搭建、团队发展和科研进展等情况。科研实验室的装配以及国外采购设备顺利通关等问题也在各部门的积极协助下迎刃而解,让我心无旁骛投入科研。”2019年11月入职广西大学的赵双良教授,近日与课题组成员在双氧水绿色制备用高效催化剂研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广西大学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实施“一把手”工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亲自抓、亲自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合力推进、学院主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学校针对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从政策和条件两个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完善人才引进“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制度,采取团队式、个性化聘用政策。强化学科群评审,坚持分类评价、聚类比较、竞争择优。保障人才住房和工作用房,加大实验平台、试验基地、科研经费等条件支持,解决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以暖心的举措和十足的诚意,引领、服务各类优质人才扎根广西建功立业。

关闭窗口